杠杆炒股平台

股票配资机构 欧洲在科创上落后中美?专访欧洲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韦洛索

发布日期:2024-12-14 11:02    点击次数:106

关于欧洲在科技创新和人工智能领域已经“落后”于中国和美国的说法股票配资机构,并不新鲜。包括法国总统马克龙、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挪威主权财富基金首席执行官坦根(Nicolai Tangen)在内的多位政商学界人士,都曾表达出类似担忧。

9月,欧洲央行前行长、意大利前总理德拉吉(Mario Draghi)向欧盟委员会提交的关于欧盟竞争力的报告,其中称欧洲必须缩小与中国和美国在创新上的差距,特别是在先进技术领域。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院长弗朗西斯科·韦洛索(Francisco Veloso)教授也持同样观点,他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欧洲一直在积极发展科创,已经出现了更多的初创企业和扩张型企业,但这一水平仍然远远低于美国和中国。欧洲需要反思为什么没能像世界其他地方一样,诞生一些在科技和解决方案上领先的公司。

在履新INSEAD院长前,韦洛索曾任帝国理工学院商学院院长,研究重点就是科技创新和创业。

他称,欧洲需要建立一个更加一体化的共同市场,开发新的风险投资和资本投资的工具,而这些工具目前在欧洲并不多见。此外,欧洲还需要找到一些更大胆的方法来推动发展。“为了让欧洲成为一个更具竞争力的、更创新友好的经济体,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他说。

“欧洲要加快建设一体化市场”

韦洛索认为,中美两国,特别是中国所拥有的一个重要优势,是庞大且一体化的国内市场。此外,在资本的充裕程度、市场的规模和可以用于开发及训练大模型的数据规模和范围上,中美比起欧洲也有着巨大的优势。而欧盟实际上由不同的主权国家组成,这给市场整合造成了一些限制。

他进一步解释称,与美国或中国等更广阔且需求更集中的市场相比,在欧洲进行跨国扩张可能更具挑战性。企业需要考虑产品是否适合不同国家的市场,在法国成功的模式是否在德国、英国、西班牙也依然成功。

他表示:“继续整合欧洲市场的工作,是打破一些障碍的重要部分,这可以为风险投资和扩大规模提供更多的资金,在欧洲创造更多的技术驱动型企业。”

“欧洲需要为企业的规模化提供更多投资”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最新研究显示,自2022年以来,90%以上的大语言模型相关资金都来自欧洲以外。斯坦福大学今年4月发布的《2024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也显示,去年美国的人工智能投资达到67.2亿美元,中国和英国分别以7.8和3.8亿美元位居第二第三。

对此,韦洛索认为,过去几年的高通胀和高利率,对全球各地的风险投资都造成了很大影响。但即便如此,欧洲的创业环境越来越活跃,出现了越来越多来自大学的科技以及更多的风险基金和规模化基金。“我认为我们肯定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并且需要继续加速。”展望未来,他表示,下一步欧洲需要为企业的规模化提供更多的可投资金。

他对记者表示:“我经常从欧洲初创企业那里听到,当他们寻找规模化的资金时,美国投资方的决策要比欧洲投资方快得多。”

他解释称,决策速度与基金规模相关。在做每一个单独的投资决定时,规模足够大的基金会更快,因为它们可以在整个投资组合中对冲风险。规模较小的基金则会对每一项投资更加谨慎,这使得决策速度放缓。

而谈及为何欧洲投资人决策的速度较慢,他表示一方面是投资人对企业在欧洲跨国扩张的能力存疑,“如果企业可以自在地从一个市场转移到另一个市场,那么投资人会更有信心快速作出决定。”

他认为另一个原因是缺乏经验。美国有很多在金融科技、加密货币和健康科技等特定领域拥有丰富经验的基金,投资方评估机会并迅速做出决定的能力很强。在欧洲,由于基金行业的发展水平不同,一般基金仍然比专项基金多,而这些一般基金的经理可能在每个细分领域没有那么多的经验,因此他们需要更多时间来了解机会、确定规模并作出决定。

韦洛索表示,决策速度对初创公司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在这个赛道上往往只有未来几个月的资金,现在决定(投资)或是6个月后再决定对企业来说是生死攸关的。

“有时资金是否到位并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能够以多快的速度评估机会、作出决定并继续前进。”他称。

“欧洲在监管方面可能比在竞争方面更积极”

在人工智能时代,欧盟究竟还能否拥有一席之地?韦洛索对此持乐观态度。

他认为,人工智能革命不一定是关于大语言模型等工具的创造,更重要的是如何把这些模型应用到实际中。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种平台科技,目前一些公司在平台开发上处于前沿,但随后全世界的企业将会利用这个平台并从中受益。

他解释称:“就像在互联网和网页浏览时代,谷歌或微软这样的公司出现并成为一股非常重要的力量。但随后围绕这项技术发生的是,人们应用它并开发了新的商业机会、新的解决方案和新的科技。”

近年来,欧盟频频颁布法案加强数据保护和监管,并推出了全球首部全面人工智能监管法案,这也引发了关于“过度保护扼杀创新”的担忧。

对此,韦洛索表示:“欧洲在监管方面可能比在竞争方面更积极,我希望能看到稍微的调整。”他同时表示,不过即便是在人工智能领域,欧洲也开始出现一些如Mistral等成功的公司。如果这些公司能够应对更严格的监管环境,那么他们在成长和扩张上会变得非常强大。

在科创环境上,韦洛索认为要认识到不同的政策方向和监管环境会催生不同的创业趋势。例如,欧洲一直走在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前沿,对此一直有更强有力的政策和优先考虑,这与美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一些科创领域里,欧洲也处于领先地位。”他称。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程程

相关阅读 并购重组概念火爆 机构称后市三个投资方向可持续关注

近期并购重组概念股反复活跃,文一科技、华东重机、大唐电信、双成药业等纷纷涨停。多家公司回应加大并购力度、积极关注机会。

166 10-25 12:53 单笔最高1000万,湖北出台“人才贷”激发创新活力

2026年末,湖北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家数在现有基础上增长70%,贷款余额年均增速达到20%。

142 10-22 13:54 陈文辉:以股权投资基金为核心,构建可持续科技金融体制

构建可持续科技金融体制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以股权投资基金为核心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对于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化至关重要。

21 10-16 12:29 科技创新与高校在教育变革中的作用 ----破解成果转化难题,探索AI赋能教育的未来

近日,在全球科技巨头聚焦教育创新的背景下,教育领域的科技转化问题再次引发广泛关注。2024年10月,韩国宣布推出首个“智慧课堂全国计划”,力图通过科技手段改善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现象。同时,美国也在积极推动AI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并发布了《未来教育AI应用指南》,提出要在未来几年内大力发展智能学习系统,以提升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这些国际动向反映出全球对教育系统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作为回应,中国教育部近日也表示,将在全国范围内推进教育科技创新示范项目,进一步推动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然而,如何克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种种困难,确保科研成果能够真正服务于教育实践,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本文聚焦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实挑战和解决路径,分析基础研究在教育系统创新中的关键作用,并对未来如何更好地利用科技驱动教育变革进行了展望。

16 10-09 23:45 34位顶尖国际企业家对话上海:在中国,融入全球创新生态

在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进程中股票配资机构,我们坚持扩大开放、深化合作的真诚态度始终不变,渴望聆听全球声音、汇聚全球智慧的迫切需要始终不变。

139 09-22 20:05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